第七章:中国风险投资白皮书
“一部风险投资在华史就是一部中国互联网史”,不少互联网大腕曾引用过这句精准语言,因为他们自己背后的故事就是与风险投资交融的历史。当1996年张朝阳凭借自己的执着和对国外互联网公司的简单模仿融来的18.5万美元来到中国创办谁都听不懂的互联网公司时,人们明白了商业计划书可以换来创业资金的简单道理。
在美国,一个风险投资商(VC)的对于创业项目的成功几率控制在10%左右,已经是非常成功了。因为任何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给风险投资商带来的回报可能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样,一个项目的成功收益往往可以大大高于其他9个项目失败而付出的成本。
不过,这样简单的数学计算题,拿到1996年的中国传统经济领域中看待,仍然有些不可思议。以至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硅谷诞生的风险投资行业,在中国一段时间内,要么被神化,要么被妖魔化——风险投资商们到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行业外的人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这两种不同的结论。
从人们的早期记忆来看,风险投资像“疯钱”、“傻钱”。1998年~1999年那个年代,在咖啡馆里拿着商业计划书给投资人讲生动故事的大有人在,在几个星期内融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金绝不是天方夜谭。更有意思的是,外国风险投资商会主动要求,创业这最好在项目中占据主要的股份,投入的资金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花完,等等传统投资商很难想象的投资原则。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曾如此描述当初第一波互联网热潮时情景:在一家知名的国外风险投资公司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项目统计表,但在近百个项目中,只有少数几个标记着盈利的符号。但是,这家风险投资商却非常自豪,因为他抢先占领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重要位置,更为重要的是,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中,并没有已经盈利的要求。
事实上,早期从新浪、搜狐、网易等身上赚取大把银子的风险投资大有人在。当年像IDG、华登这样开荒者,都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幸运者和获益者。
中国互联网产业若没有这些慷慨解囊者断然没有今天。即便到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国大型商业网站的背后都是风险投资的身影:
1999年2月,才树立起大旗不久的新浪网宣布获得了包括高盛银行在内的海外风险投资2500万美金,这在当时肯定是国内网络公司获得到的最大一笔投资,为此它也拉开了上世纪末中国互联网服务企业进军海外
资本市场的序幕。
1999年7月14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独立上市成功,首次公募9600万美元,开创中国网络股概念,同时也预示着风险投资商成功套现。
于是,风险投资开始沸腾了。1999年下半年开始,大批的海归派搂着千万甚至上亿资金的风险投资创立了成千上万的网络公司。只是紧接着的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各种免费服务、高昂的薪水诱惑、豪华的
写字楼等等。
然而,后来的现实却给热情的风险资本泼了大大的一瓢凉水。随着纳斯达克网络股的暴跌,这些外国风险投资在中国冒冒失失地来,凄凄惨惨地走。
这种惨痛历史很大程度来自于纳斯达克模式在中国的照搬。纳斯达克股市在1997- 1999年互联网热潮时普遍认为,在一个行业发展的起飞阶段,真正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华尔街的一位分析家曾说:“在这一阶段,盈利并不能说明什么。投资者能够理解,在行业的早期增长过程中,保持高速增长和占有市场领先份额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优势。”
事实一开始的确如预想中的一样,网民成倍增长,互联网企业的用户规模不断膨胀,但很快,产业走向低潮,风险投资们也跟着前赴后继地倒下。
对于风险投资对中国互联网的作用,曾有人分析,至少教会了很多人上网,也培育了很多的中国互联网精英,也才使得中国互联网在2003年以后的重新崛起。而且,网络泡沫破灭的好处是,驱逐了风险投资中的鸟枪炒家,迎来了真正的VC正规军。
产业轮回,变幻一瞬间。冷清几年的纳斯达克一复苏,在中国投资的风险投资商们又开始活跃。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因多年前就看好互联网宽带应用,因而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成为最大的输家,至今软银的财务报表仍十分难看。但是,软银对上海盛大网络的投资则是精典之极——当时盛大已经在网络游戏圈内规模渐大,只差最后一笔资金助力,软银适时出手,并且在不到2年内将盛大送上纳斯达克,成功套现。
当2004年有包括携程、盛大网络、Tom、e龙、第九城市、掌上灵通、空中网、前程无忧和金融界在内的多达九家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时,另一批在产业低潮期没有坚持下去的风险投资商们又感叹,为何当初没眼力。
风险投资“风向标”透露了一个信号:眼前的低潮绝不是永远的低潮。对于一个真正的投资人来说,只要这个市场足够大,就肯定存在投资的机会。
根据相关统计,2004年,由美国风险资本在中国达成的交易达到了43宗,是1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2005年,聚积在中国互联网上空的风险资本据说多达20亿美元,令人惊呼是否泡沫时代又来临。一些打着WEB 2.0旗号的创业者,又开始与风险投资商们频频互抛媚眼,各种以创业和投资为主题的论坛重新人满为患,可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不过,从风险投资的冷暖多变的态度来看,很多互联网人已经悟出了道理:真正掌握互联网命运的,不是华尔街,而是自己。
第八章:中国互联网并购案白皮书
在美国,一个风险投资商(VC)的对于创业项目的成功几率控制在10%左右,已经是非常成功了。因为任何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给风险投资商带来的回报可能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样,一个项目的成功收益往往可以大大高于其他9个项目失败而付出的成本。
不过,这样简单的数学计算题,拿到1996年的中国传统经济领域中看待,仍然有些不可思议。以至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硅谷诞生的风险投资行业,在中国一段时间内,要么被神化,要么被妖魔化——风险投资商们到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行业外的人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这两种不同的结论。
从人们的早期记忆来看,风险投资像“疯钱”、“傻钱”。1998年~1999年那个年代,在咖啡馆里拿着商业计划书给投资人讲生动故事的大有人在,在几个星期内融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金绝不是天方夜谭。更有意思的是,外国风险投资商会主动要求,创业这最好在项目中占据主要的股份,投入的资金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花完,等等传统投资商很难想象的投资原则。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曾如此描述当初第一波互联网热潮时情景:在一家知名的国外风险投资公司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项目统计表,但在近百个项目中,只有少数几个标记着盈利的符号。但是,这家风险投资商却非常自豪,因为他抢先占领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重要位置,更为重要的是,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中,并没有已经盈利的要求。
事实上,早期从新浪、搜狐、网易等身上赚取大把银子的风险投资大有人在。当年像IDG、华登这样开荒者,都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幸运者和获益者。
中国互联网产业若没有这些慷慨解囊者断然没有今天。即便到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国大型商业网站的背后都是风险投资的身影:
1999年2月,才树立起大旗不久的新浪网宣布获得了包括高盛银行在内的海外风险投资2500万美金,这在当时肯定是国内网络公司获得到的最大一笔投资,为此它也拉开了上世纪末中国互联网服务企业进军海外
资本市场的序幕。
1999年7月14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独立上市成功,首次公募9600万美元,开创中国网络股概念,同时也预示着风险投资商成功套现。
于是,风险投资开始沸腾了。1999年下半年开始,大批的海归派搂着千万甚至上亿资金的风险投资创立了成千上万的网络公司。只是紧接着的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各种免费服务、高昂的薪水诱惑、豪华的
写字楼等等。
然而,后来的现实却给热情的风险资本泼了大大的一瓢凉水。随着纳斯达克网络股的暴跌,这些外国风险投资在中国冒冒失失地来,凄凄惨惨地走。
这种惨痛历史很大程度来自于纳斯达克模式在中国的照搬。纳斯达克股市在1997- 1999年互联网热潮时普遍认为,在一个行业发展的起飞阶段,真正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华尔街的一位分析家曾说:“在这一阶段,盈利并不能说明什么。投资者能够理解,在行业的早期增长过程中,保持高速增长和占有市场领先份额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优势。”
事实一开始的确如预想中的一样,网民成倍增长,互联网企业的用户规模不断膨胀,但很快,产业走向低潮,风险投资们也跟着前赴后继地倒下。
对于风险投资对中国互联网的作用,曾有人分析,至少教会了很多人上网,也培育了很多的中国互联网精英,也才使得中国互联网在2003年以后的重新崛起。而且,网络泡沫破灭的好处是,驱逐了风险投资中的鸟枪炒家,迎来了真正的VC正规军。
产业轮回,变幻一瞬间。冷清几年的纳斯达克一复苏,在中国投资的风险投资商们又开始活跃。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因多年前就看好互联网宽带应用,因而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成为最大的输家,至今软银的财务报表仍十分难看。但是,软银对上海盛大网络的投资则是精典之极——当时盛大已经在网络游戏圈内规模渐大,只差最后一笔资金助力,软银适时出手,并且在不到2年内将盛大送上纳斯达克,成功套现。
当2004年有包括携程、盛大网络、Tom、e龙、第九城市、掌上灵通、空中网、前程无忧和金融界在内的多达九家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时,另一批在产业低潮期没有坚持下去的风险投资商们又感叹,为何当初没眼力。
风险投资“风向标”透露了一个信号:眼前的低潮绝不是永远的低潮。对于一个真正的投资人来说,只要这个市场足够大,就肯定存在投资的机会。
根据相关统计,2004年,由美国风险资本在中国达成的交易达到了43宗,是1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2005年,聚积在中国互联网上空的风险资本据说多达20亿美元,令人惊呼是否泡沫时代又来临。一些打着WEB 2.0旗号的创业者,又开始与风险投资商们频频互抛媚眼,各种以创业和投资为主题的论坛重新人满为患,可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不过,从风险投资的冷暖多变的态度来看,很多互联网人已经悟出了道理:真正掌握互联网命运的,不是华尔街,而是自己。
第八章:中国互联网并购案白皮书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å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