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3, 2005

产业聚集显效中关村跃上新台阶

2005年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五年上台阶”的完成之年,同时也是“十年创一流”的启动之年。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委区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总结和表彰大会,海淀 区区长周良洛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成就,并对未来十年的发展作了畅想和规划。自1999年国务院六五《批复》以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坚持在改革中前行,在 创新中发展,无论在经济实力、创新活力、产业化能力、国际竞争力,还是在园区建设、环境改善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海淀园正从创业年代向创新 时代迈进,跨入了一个全新的起跳平台。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五年间,海淀园区经济总体实现翻番,迈上新台阶。2004年全年实现了技工贸总收入突破2000亿大关,同比增长22.4%;地区生产总值、工 业总产值、上缴税费总额、出口创汇总额等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短短五年的时间,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继续保持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先地位。经济运行的质量 和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2004年海淀园人均技工贸总收入、人均增加值、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别比1999年增加了67%、49%、38.3%。技术类收入占 总收入的比例为60.5%,其中纯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0.1%。劳动生产率达到了14.59万元,比1999年增长了45.6%。在区域经济和全 国高新技术产业中,海淀园继续保持的龙头和领先地位。2004年海淀园经济总量占北京市海淀区的近一半,占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园七区”的66.8%,占北 京市的11.7%。海淀园的技工贸总收入已连续多年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排名第一。

  集群经济跃上新台阶

  近年来,海淀园已经发展为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以产业链为线索、以区域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产业聚集,形成了高度、中度和潜在三种产业集聚形态,产业聚集效应显现。

  高度集聚的产业可分为几大类:一是计算机整机及配套设备业;龙头企业以联想、方正、清华同方、清华紫光、曙光为主,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及其配套 产业。二是软件产业,2004年底共有软件企业3511家,并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加,软件企业相关收入达到425.47亿元,同比增长25.0%, 占北京市的81.8%,约占全国的27.2%。三是手机产业,园区聚集了多家从事手机芯片设计、方案设计、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以及整机生产的企业,几 乎涵盖了手机产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四是研发产业,区内共有各级各类研究机构500余家,其中有37家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中心40家,国内大企业设立的 R&D机构69家,此外还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中心区的地位逐渐形成。

  中度集聚的产业包括以下几大产业:一是生物医药产业,截止到2004年度底共有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企业716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内 资企业90家,1亿元以上企业9家。二是电子产品贸易行业,如今已形成海龙、硅谷、太平洋、鼎好等九大电子大卖场,营业面积达20万平方米,2004年有 从业人员3万人,电子产品销售额达342.94亿元人民币,贸易总额达到874.49亿元人民币。三是创意文化产业(数字传媒产业),新浪、网易、搜狐等 国内几大门户网站,以及歌华网络、百度在线等知名企业均在海淀园,使海淀园成为以网络为载体的创意文化产业聚集区。

  潜在聚集的产业包括数字音视频产业链(AVS)、下一代互联网(IPv6)、第三代移动通讯产业(3G)等。

  产业基地建设跃上新台阶

  园区环境建设日新月异,表现在几方面。一是市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自1999年至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超过200多亿元,新建或 改造中关村及周边地区的道路40多条、150余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蛛网式的立体交通布局。二是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的进展。加大对高校院所、部队大院周 边、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绿化景观建设。2004年海淀区生态环境建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三是专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取得突破。 1999年以来陆续开发建设的十二个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都有突破性进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中关村西区是一个集高科技企业行政办公、金融资讯、科技贸易与科技会展中心于一体,并配有商业、酒店、文化、康体、娱乐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高科技商务中心区,目前整体面貌已基本形成。

  清华科技园建设已基本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将于今年底全部峻工。目前,共有400余家企业、研发机构、中介机构、培训机构等进驻园区,同方、紫 光、诚志等科技企业在园区聚集,光盘、CAD、液晶等国家和部委的工程研究中心在园区落户,SUN、Schlumberger(斯伦贝谢)、P& G(宝洁)、NEC等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园区发展。2003年10月,清华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确认为唯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关村软件园于2000年12月20日正式开工,目前软件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ORACLE、IBM、SIEMENS、港湾网络、方舟 科技、中国银联、中国高新等企业已签约入驻,基本形成了以通信网络、金融、电信行业为重点的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被评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 “国家软件出口基地”。

  永丰基地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用友、北汽福田、大唐、安泰科技、钢铁研究总院、清华工研院、北科院等相继入园,已投产项目的单位面积产值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高价值产业区。

  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南区于2000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北区将于2005年底基本建成,2001年上地基地正式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 系国际、国内认证。现已入驻联想、神州数码、用友、IBM、诺维信、瑞萨四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673家,累计实现产值1310.3亿元,创造了每公 顷3.65亿元的“钻石效应”。

  此外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中关村国际教育园、中关村文化教育基地(南部地区)、北大科技园上地园区、中关村科学城、稻香湖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 和中关村农林科技园等七个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建设也正在进行当中。经过五年的建设,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产业定位趋于科学合理,产业规模不断拓展,企业 质量有明显提升,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整体形象已经树立,并且开始发挥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自主创新跃上新台阶

  近五年来,科技进步成为园区的核心驱动力,园区的技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涌现出了一批原创型技术成果,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大增 强了园区企业和产业的竞争能力。一是自主创新投入和实力显著增强。研发投入在五年间增长了4.1倍。在研发产出上,2004年园区企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成果推广计划等项目14656项,五年增长了十倍之多;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海淀区以45个 项目奖的总数荣居全国第一。二是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取得突破。技术创新由过去的封闭式、半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由简单模仿向高、新、尖的技术创新 发展。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中星微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科兴的非典灭活疫苗等重大技术领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三是创新主体与创业主体逐渐 融合。以科研院所为代表的创新主体与以企业为代表的创业主体逐渐融合。主要表现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为科研院所的创新技术成果商业化提供了有力平台,企业 与高校合作促进了科研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的紧密结合,政府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创新源头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上不断增强。2004年,海淀园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 146亿元,占全市的34.4%,全国的11%。五年来,技术合同份数增长了30倍,成交总金额增长了26倍。技术源头的辐射作用显著增强。

  通过国际合作提升集聚效应

  近五年来,随着龙头企业走向国际化,跨国公司也在向海淀园聚集,国际交流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海淀园的国际化进程迈出了实际性步伐。一是园区龙 头企业走向国际化。联想2004年底成功收购IBM全球PC业务;用友公司正在积极实施以“国际化”为重点的企业“第三次创业”;中星微电子与移动行业的 国际巨人比肩而立。二是跨国公司加速向海淀园集聚。目前,海淀园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在我国最为密集的区域,IBM、微软、英特尔、法国电信、日本理光、 AMD等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聚集海淀园,许多跨国公司将中国区总部甚至亚太总部设在海淀园。三是软件外包推动软件产业走向世界。中关村软件园、北 航科技园被授予国家级“软件产业出口基地”,软件外包集聚地的品牌和集聚效应逐渐形成。四是园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海淀园建立了“科技型企业走出 去一站式试点机构”,成为全国53个高新区中唯一的试点单位,推动园区进入了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建设创业栖息地支持创新型创业

  多年来海淀园创业活动持续高涨,沉淀了深厚的创业文化,培育了联想、方正、用友等一批知名企业。目前,园区创业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一是创业模式 由市场导向型创业向技术导向型创业转变。早期海淀园大多数企业的创业并不拥有核心技术,趋向于市场导向,创业的风险大,成功率低。现在,园区的多数企业在 创业之初拥有创新技术,主要依靠核心技术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二是创业浪潮方兴未艾,创业栖息地逐渐形成。到2004年创业企业增长至14280家,是 1999年的3倍,全年平均每天诞生了8家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创业孵化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创业环境更加完善。海淀园创业孵化体系由25家孵化器、10家留 学人员创业园、11家大学科技园和数家专业产业基地构成的孵化网络组成。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高效专业的创业支持。四是留学人员创业成为园区经济增长新亮点。 目前在园留学生企业达到2000余家,吸引留学生5000余人,涌现了中星微、奥瑞金、启明星辰、六合万通等一批留学生明星企业。留学生企业的创业,给园 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新型政府推动集群经济发展

  五年来,海淀区委、区政府积极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创造环境和组织创新,朝着创新型政府的目标不断 迈进。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重新组建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组建了北部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 创造了政府工作全程办事代理的新模式,为园区企业发展营造了新型政府管理和服务环境。二是深化区域投资环境。制定和实施了“海淀绿卡、外商投资绿色通道、 支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绿色行动纲要”三大举措,为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支持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完善产业发展促进平台。积极推进金融走廊和 中介大道的建设,建立了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组建了企业培训中心和商贸资讯中心;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关村电脑节。倾斜政府创新资金的支持方向,打造产 业链条,推动集群经济发展;加快了《生态办公区实施细则》落实;建立了企业走出去“一站式”试点机构,全面实施了区长首席顾问制度,为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 进行了的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对于未来五年,周区长强调,海淀园的发展应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上,实现“一个转变和三个领先”。一个转变是指实现发展方式 的转变,即经过依靠要素推动和政策扶持为主的发展阶段转变为依靠投资推动并向创新推动阶段转变;“三个领先”是指实现产业发展在能力、技术和制度上的领 先。

  的确,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创业者的沃土,成功者的家园。回首过去,海淀园区“五年上台阶”取得了历史性的新跨越;展望未来,“十年创一流”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产业集聚、人才集聚、资金集聚,为创立世界一流的园区,海淀园一直在不懈地奋斗。

王丽红《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